单轨式水下刮泥机适用于大型给水厂或污水处理厂矩形沉淀池的刮泥,水下刮泥机是将平流沉淀池的污泥从出水区刮向进水区,将污泥刮到进水区域的集泥坑内集中排出,代替传统的边行走边抽吸的虹吸式拍泥机。
单轨式水下刮泥机的结构
水下刮泥机是由轨道、行走台车、刮泥板、牵引圆环链条、驱动、导向链轮、过负荷保护装置、中央减速驱动装置、链条张紧装置、两端翻转装置、控制屏等部分组成,刮泥机的水下移动及摩擦部件均采用不锈钢等无毒、耐水、防腐蚀的材料制造。刮泥机采用圆环链传动挠性好、牵引力大、效率高,断链时不会产生大的反弹力,链轮齿数少,靠链节与链轮齿咬合传递功率,结构紧凑,传动比准确,不需要很大的张紧力。
水下刮泥机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底,池底中间纵向铺设一条与沉淀池等长的轨道,两翼刮泥板安装在行走于轨道之上的台车上,有池顶的中央驱动装置牵引圆环链条运动,圆环链条拖动台车(刮泥板)沿轨道前进或后退。刮泥机刮泥行走时,刮板树立起来垂直于池底,将池底的污泥刮向集泥坑集中排放,后退(回程)时,刮泥板翻转平行于池底运行。刮泥板与池底及两边接触的边缘是一道15mm厚橡胶板,橡胶板伸出尺寸是可调节的,以保证刮泥行走时,刮板与池壁之间保持比较小的间隙或局部轻微的软接触。
由于刮泥机是采用单轨道运行,因此水下刮泥机也称为单轨式刮泥机。刮泥机有单刮板和前后两道刮板两种结构,沉淀池长度短时用单刮板结构,池形长或污泥量比较多时采用前后两道刮板结构。前后两道刮板之间靠空心管等连接,空心管内安装了一根连杆,用来控制前后两道刮板同步翻转。
单轨式水下刮泥机的优点
(1)符合现代阶段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一个90m长的矩形平流式沉淀池采用虹吸方式拍泥,每天即使排一次泥,最少要排出137.5m³的含泥废水;采用水下刮泥方式,由于污泥浓度大大提高,一天排泥1~2次,合计排泥量约为18m³,不到虹吸方式的1/7,排泥量大大减少,一个60万m³/d的给水厂一天可少排1200m³的含泥废水。排泥量的减少(自用水减少),不仅减轻了给水厂污泥处理量,同时节省了取水泵房及污泥处理等方面的能耗。
(2)改善絮凝效果。平流沉淀池应用水下刮泥机事,采用污泥回流至絮凝池,将增强高分子絮凝药剂的絮凝作用,有效地强化絮凝工艺,降低药耗。另外,由于排泥方式的改变,可将“高密度澄清池”与传统的“平流沉淀池”工艺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新的池型。
刮泥机刮泥方向
顺着水流方向刮向出水端,还是逆水刮向进水端?顺水刮泥不易搅起池底污泥,且在平流池末端可直接穿墙埋设排泥管,排泥方便,但在末端刮泥机翻板及排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扰动将污泥搅起,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平流沉淀池底的污泥量基本上是进水端多、出水端少,从泥量少的一端刮向多的一端较为合理。刮泥机运行速度很慢不易造成扰动,即使在进水端刮泥机翻板及排污泵抽吸排泥时将泥搅起来也不会影响出水端的水质。为保证水质的稳定,同时考虑到平流沉淀池内污泥的沉淀状态,决定采用由出水端向进水端刮泥的方式。